详情
OpenAI被曝重组机器人团队,4年前缺钱缺数据,如今要做硬件布局了
2025-01-12 17:11:00
目标是开发「通用」、「自适应」和「多功能」的机器人。
前几天的 CES 大会,黄仁勋在演讲中又双叒叕提到,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 时刻」即将到来,准备迎接机器人的腾飞吧!
没错,OpenAI 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说大语言模型定义了当前的 AI 浪潮,那么下一波浪潮的主角将是机器人。AI 将从纯粹的语言理解,进化到对物理世界的深度认知。
据外媒 Tech Crunch 报道,OpenAI 正在重组其机器人团队。
这一消息来自 OpenAI 硬件部门的总监的社交媒体动态和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
去年 11 月,从 Meta 的 AR 眼镜部门跳槽到 OpenAI 来负责硬件部门的 Caitlin Kalinowski 在 X 平台透露,
OpenAI 将开发配备定制传感器的机器人
。
此次招聘的共有三个岗位,分别是:电子感知工程师、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技术项目经理(TPM)。
电子感知工程师
:负责设计设计和开发机器人传感器系统,年薪 36-44 万美元。
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
:负责设计机器人的核心机械系统,年薪 36-44 万美元。
技术项目经理
:负责统筹产品开发全流程,建立和管理机器人训练实验室,协调各技术团队,确保设计阶段顺利推进,年薪 34-44 万美元。
OpenAI 的目标是开发「通用」、「自适应」和「多功能」的机器人,能在真实世界中展现接近人类的智能。为此,硬件团队将自主开发传感器和计算组件,并由自研的 AI 模型驱动。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已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更已着眼未来量产的可能
,正在招募具有「百万级量产机械系统经验」的工程师。
机器人领域正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去年获得了超 64 亿美元风投,多家公司在工业和服务领域已找到商业落地场景。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OpenAI 投资的 X1 和 Figure 等公司都在积极推进技术突破和量产计划。
实际上,OpenAI 重返机器人领域早有苗头。
过去两年中,OpenAI 就在机器人领域「广撒网」,其内部创业基金投资了几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例如,2023 年 3 月,OpenAI 投资了来自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1X Technologies(融资 1.25 亿美元)。
2024 年 2 月 29 日,OpenAI 成功「牵手」Figure,并助其融资 7.45 亿美元。在当时 Figure 融资新闻发布会上,OpenAI 就暗示了可能重启机器人项目。
OpenAI 和 Figure 宣布合作 13 天后,就推出了 Figure 01 机器人,凭借一段 2 分 35 秒的视频刷爆全网,视频中的 Figure 01 展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判断、行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 月 12 日,一家名为 Physical Intelligence 的公司在旧金山成立,目标是「为机器人构建大脑」,在公司官网的致谢中,赫然写着 OpenAI 的名字。
不过,既然 OpenAI 已经以投资等方式与其他机器人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却仍然选择重组自己的机器人部门,自主研发机器人。这个选择不免有些耐人寻味。
2024 年 7 月,Figure 01 在宝马汽车工厂「实习」。
在去年六月《福布斯》杂志的采访中,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不打算与这些公司竞争,而是共存,让各家机器人制造商能够整合 OpenAI 的系统。
现如今,
不知 OpenAI 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是否已经悄然转向
?
虽然 Kalinowski 称,这是 OpenAI 首次发布机器人硬件相关职位,但这并非 OpenAI 首次涉足机器人领域。
2021 年 7 月,OpenAI 曾一度解散机器人团队转向其他方向。如今重启机器人项目,加上与传奇的前苹果产品设计师 Jony Ive 合作开发新设备、自研 AI 芯片等动作,都显示出 OpenAI 正在加速布局硬件领域。
缺钱缺数据的「弃子」
机器人研发是 OpenAI 创立之初的重要使命之一。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 Wojciech Zaremba 当时带领一支团队,专注于研发「通用机器人」。
Wojciech Zaremba
2017 年 5 月,OpenAI 推出了开源软件 Roboschool,用于在模拟环境中操控机器人。
这一年,OpenAI 还宣布成功开发出一套系统,可以从模拟训练直接迁移到实体机器人,只需一次学习就能掌握新任务。
到 2018 年,他们的机械手已经很灵活了,玩起小木块来得心应手。
2019 年更是取得了大突破,这个能单手解魔方的机械臂引发了科技界热议。
经过堪比 13000 年经验的训练,这台五指机械手能以 20-60% 的成功率还原魔方。即便在戴手套、把手指捆绑起来等限制条件下,它依然能正常操作。别说捆着手指了,就是单手解魔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OpenAI 的机器人团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 2020 年 10 月,OpenAI 以缺乏足够的训练数据为由,悄然解散了机器人团队。
随后,机器人团队成员被分配到其他项目:Zaremba 负责 GPT 模型开发,Welinder 主管产品和合作关系,Bob McGrew 担任研究副总裁,Lilian Weng 则成为安全系统负责人,并加入新成立的安全委员会。
更多详情,可以参见人工智能站之前的报道:《
OpenAI 雄心勃勃的机器人计划失败了:强化学习没法用?
》
「事实证明,
只要我们能获取数据,就能取得巨大进展
。我们所有的无监督机器学习和强化学习系统都运行得非常好。而在机器人领域,数据的缺乏最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在 2021 年的一次访谈中,Zaremba 承认解散团队对他来说是个艰难决定,但从公司角度看,这或许是最优选择。
OpenAI 发布的声明称:「鉴于 AI 技术和能力的迅猛发展,我们发现其他途径(如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能让研究进展更快。」
Zaremba 在访谈中还表示,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们,包括 Greg Brockman、前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Elon Musk、Reid Hoffman 和 Sam Altman 都是 Scaling Law 的拥趸。他们相信,
巨大的计算能力是通向 AGI 的必经之路
,而强大的计算机结合强化学习、预训练等技术可以实现突破性的 AI 进展。
当时 OpenAI 的 DALL-E 和 GPT-3 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更不用提后来的 ChatGPT 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DALL-E 的一张牛油果椅子,震撼了 2021 年初的 AI 圈
此外,没摆在这个决定明面上的,还有一个不那么体面的理由。
研究机器人很烧钱,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机器人行业没少经历「寒潮」:工业机器人公司 Rethink Robotics 未能成功寻找收购方后,几个月便关闭了门店。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机器人公司的 Boston Dynamics 成为了「烫手山芋」,先后被谷歌收购,然后卖给软银,最后现代同意以 11 亿美元收购控股权。连本田也暂停了耕耘十余年的 Asimo 机器人项目......
2019 年,陷入财务困境的 OpenAI 获得了微软 10 亿美元的投资。随后,OpenAI 也推出了不少更有变现希望的项目:比如由 Microsoft Azure 支持的 GPT-3 API;授权 GPT-3 与微软的低代码平台 Power Apps 深度整合,让用户能用自然语言编程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散机器人团队,从商业角度看,或许确实是明智之选。
然而,OpenAI 的机器人梦从未褪色,比如 Sam Altman 曾说:「我们对此很感兴趣,也有过挣扎,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重拾机器人的研究。」
现在,OpenAI 融资不断、声名显赫、人才济济,可能是时候重温机器人梦想了。
参考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5/01/10/new-openai-job-listings-reveal-its-robotics-plans/
https://venturebeat.com/business/openai-disbands-its-robotics-research-team/
产业
人形机器人
OpenAI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
1
/
0
© 透明七彩巨人-tmqcjr.com
SQL查询:
23
次内存占用:
7.75MB
PHP 执行时间:
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