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心助医,转型突围 | 四个维度洞察肺癌诊疗数字化转型
- 2020-09-22 10:28:00
- 刘大牛 转自文章
- 23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引领医疗健康产业的变革。在肺癌领域,数字化病理、人工智能影像、手术机器人、精准放疗等数字化技术正与临床应用场景紧密结合,逐渐接入到肺癌诊疗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原本没有聚焦于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医疗健康行业。
肺癌一直以来都是最难以攻克的肿瘤类型之一,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类型。长久以来,全球各大切入肿瘤诊疗的医疗健康企业,都以攻克肺癌为己任,持续推动肺癌诊疗各个环节上的创新。
近日,“AI心助医,转型突围”微软助力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第二期在线专享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与会嘉宾们围绕着与肺癌数字化诊疗转型相关的四个主题,从诊疗效率提升、数字化赋能医疗产业角色、实现个性化诊疗、重构大健康等不同角度,探索肺癌数字化诊疗环节中的数字化新场景。
微软切入医疗的五大场景
会议开始前,微软中国大健康行业产品策略负责人张强首先向各位与会的嘉宾介绍了此次论坛的主要目的,以及微软将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力方向。微软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五大IPS(行业优选场景),分别是赋能患者及大众、加速医学研发创新、保护医疗信息安全、优化从业人员体验, 以及建立敏捷运营流程,未来将会以智能云平台持续赋能这五大IPS。
论坛开始后,微软亚太区生命健康行业总经理Keren Priyadarshini和微软大中华区医疗行业总经理何磊首先向各位与会嘉宾介绍了微软的医疗健康行业布局和赋能医疗健康的愿景。
Keren在分享中也呼应了张强介绍的五大IPS,并通过多个微软与其他医疗企业之间的合作案例,展示了每个不同场景下微软的赋能能力。具体到肺癌方面,Keren用一个实例清晰的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帮助实现肺癌的早期筛查。
Keren分享的肺癌筛查实例
在该患者四年的诊疗记录中,常规阅片在前三年都未能发现异常,而人工智能技术在第二年(2014年)就已经标识出了病灶区域,并且给出了43.1%的风险指数。
“人工智能未来并非是要取代医生的地位。比如在这个案例中,人工智能更像是充当了第二阅片人,是医生和病理学家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可以使用的非常好的工具。”Keren说。
何磊则将微软关注的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总结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助力精准医疗相关产品的研发,第二是通过微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三则是提高整个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何磊的分享中,同样给出了鲜明的案例。
Microsoft HoloLens宣传片
微软的HoloLens提供的虚拟现实交互,除了可以帮助医疗教学方面实现变革之外,在手术规划、医患沟通、手术协作方面都会有很多应用价值。
“微软是一个平台思维的公司,所以我们更注重提高平台性的能力,把平台的生产力释放出去。一方面我们关注临床诊疗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注重于前沿性研究领域的探索。我们希望能够跟终端用户和生态伙伴们,一起把这种平台合作推动下去。”何磊说。
数字化助力诊疗效率提升
强生,是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业务涉及医疗器材、制药和消费品三大领域。2018年,强生设立了跨业务领域的强生肺癌中心(Lung Cancer Initiative),聚焦于肺癌创新,尤其是数字化创新上的突破。
Prevent(预防)、Intercept(拦截)和Cure(治愈)是强生肺癌中心的三个重点,在此基础上为三类不同的人群,包括肺癌易感人群、早期患者和中晚期患者提供治疗和解决方案。
强生肺癌中心关注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落在Prevent和Intercept,期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预防肺癌或者在早期筛查肺癌。为了这一目标,强生肺癌中心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来加速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在Prevent阶段,强生肺癌中心正与强生的消费品部门合作,一同开发一组APP,用于帮助吸烟人群更好的理解吸烟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帮助吸烟人群戒烟。
再比如在Intercept阶段,数字化的医疗机器人产品得到了强生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的肺小结节患者其实是良性的。临床上,在患者的结节小于3cm的情况下,医生有时很难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情况。为了保险起见这部分患者可能就都会接受相应的手术处理,但即使是微创的手术也会对肺部造成一定的影响。Auris的内窥镜机器人产品Monarch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比传统的支气管镜更精准的定位肺结节以及更有效到达目标靶位,帮助医生实现高精度的活检,从而更好的区分肺节结的良恶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强生肺癌中心中国负责人 Jennifer Yang 说。
在治疗方案方面,很多新的肺癌的药物,比如今年刚在国内获批的强生的泰圣奇,虽然有很好的赠药方案,但是患者自负的价格还是比较高。除了被纳入医保之外,这样的产品未来还有那些支付方面的解决方案?
商保可能会是这一问题的答案。一般保险公司会要求患者在投保时处于健康状态。但是在友邦人寿医疗健康管理部总监 Naya Chu 女士看来,未来随着诊断技术不断成熟,保险机构也可以尝试为相对高风险的人群提供保障。
具体到肺癌环节上,比如针对肺小结节人群,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患者风险的把控,加上与药企合作保障后续用药的支持,保险公司有机会以一个相对可以承受的价格,让这部分高风险用户获得高品质的保障。
“我们也已经见过了很多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与医生团队沟通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解决方案还有一定的缺陷。这样的解决方案其实需要更强的数字化底层技术,和更多的数据积累来不断的打磨产品。我们也很期待看到微软未来在这一方面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研发起到的助力作用。”Naya说。
数字化技术赋能医疗产业角色
Naya女士看到的可能性,其实已经在有人开始尝试了。
点内科技用自己AI结节病灶风险评估的能力,为保险业赋能,专门为肺小结节人群提供保障。“通常肺结节人群被定义成非标准体,不能购买重疾险,但他们却格外需要重疾产品的保障。点内跟中国人寿Σ作,率先推出了专门针对肺小结节人群的产品“肺安保”。其中的技术核心,就是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CT的影像进行分析,通过预测肺癌的风险,进行事先核保。肺小结节人群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进行投保,极少数高风险用户也能够被甄别出来,保险公司会退还相应的费用。这样一来,大多数的肺小结节人群,都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保障。”点内科技创始人葛亮介绍。
除此之外,点内科技一直都致力于:用AI赋能,提供肺癌全病程管理的解决方案。葛亮在论坛上也分享了点内科技关注到的肺癌诊疗核心痛点,分别存在于三个场景:分别是筛查诊断、手术评估和疗效预测。1. 筛查中如何既避免漏诊,又不要误诊;2. 手术前的灵魂拷问:要不要开?怎么开刀;3. 疗效如何量化评价?治疗前能否预测疗效?点内针对这三个环节存在的痛点,用数字化赋能医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除了保险以外,在刚刚结束的新冠疫情中,大量的医药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而在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被提上日程的,就是医药数字化营销。
在医百科技创始人&CEO高剑飞看来,数字化营销已经经历了发展中的三部曲。在第一个阶段,医药企业从10年前就开始碎片化的使用各类数字化营销工具;第二个阶段,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医药企业开始零散的与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项目或外包开发各种微信公众号平台;目前正处于的第三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后疫情时代,2020年的新冠疫情明显加速了药企数字化转型的速度。
“大年初三我们全公司就都已经复工了。因为疫情的缘故,医药代表无法拜访医生,线下的学术会议无法召开,大量的医药企业发来需求。这些医药企业都需要快速上线一个线上的数字化营销平台。所以我们今年不停的在帮助这些客户实现数字化营销方面的转型。”高剑飞说。
临床环节实现个性化诊疗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医药产业之间融合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数字化技术进入到了临床诊疗环节中。
在诊断环节上,迪安诊断市场中心临床市场部高级总监赵政认为,肺癌诊疗已经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从肉眼观察组织,到病理技术的应用,再到基因检测技术的加入,最后到如今,又加入了更多免疫相关靶点的检测。整体肺癌检验的深度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而持续加深。
“现阶段我们做的很多肿瘤的大panel检测,检测产生的数据达到几个GB的数据量。这些数据聚集在一起,通过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与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赵政说。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郭彦伟,聊到了自己去年看到的一款记忆犹新的产品:“当时有公司展示了一款穿刺虚拟导航的软件。我们以往在穿刺取样的时候,基本是盲穿,往往会有偏差。偏差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触及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导致一些损伤。但是人工智能虚拟导航混合现实这个技术,就帮助我们大幅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
郭彦伟同时还展望了数字化技术在消融上的应用机会。与穿刺活检面临的痛点类似,热消融最大的痛点在于看不清消融的边界。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如果通过热感应清晰消融的边界,就能帮助医生更加精准的控制消融过程。
重构大健康
很多嘉宾在分享时都谈到,期待微软在医疗健康行业上的发力。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优秀的底层数字化技术平台,这也是微软赋能医疗健康行业的基础。
实际上微软也一直在医疗健康行业中钻研。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Eric Chang)博士从三个方向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医疗健康行业做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第一,数据集方面。训练人工智能所需的大量数据需要临床医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完成相关标注,这无疑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负担。“所以我们在10年前就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所谓低监督的训练的方法,让这些相对标注不够完善的数据,也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很不错的进展。”
第二,在需要显微镜观察的样本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与其他单位合作,通过深度学习,帮助医生进行病理标本的分类,提高准确度。
第三,在免疫系统研究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在通过合作,尝试用数字化方法分析免疫系统的反应,实现更有效的肿瘤筛查。
对于微软未来还会做哪些事情,微软中国大健康行业产品策略负责人张强解释了微软战略中的“三个B”:“第一个B是 Better care,也就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第二个B叫做Better experience,也就是在第一个B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第三个是Better insight,更好的洞察。”
在Better care上,微软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医疗服务团队达到更好的协同;通过Power Platform提供更加自动化的工作流;还包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持续的患者监控。在Better experience上,微软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患者在院外期间的洞察,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在Better insight方面,微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帮助连通、结构化医疗行业的多维度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最终赋能医疗行业。
专注医疗产业服务平台
联系人: | 透明七彩巨人 |
---|---|
Email: | weok168@gmail.com |